从古至今,孩子结婚,父母的心中总是充满了祝福,送上最真挚的祝愿。然而,有一位母亲,却对自己的女儿说出了如此狠毒的诅咒:“如果你嫁给这个中国男人,你一定会后悔!如果你们有了孩子,那个孩子也会死于非命,选择自杀。”这位母亲口中的“中国男人”名叫杨宪益。究竟是什么样的男人,令她如此痛恨?而且,这个诅咒竟在几十年后成为了令人震惊的现实。
让我们从杨宪益的一生开始,来探究他为何被这样冷眼相待。
杨宪益出生于1915年,家境显赫,父亲杨毓璋曾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行长,曾在日本留学深造,学习了实业、经济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回国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杨宪益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从小享受着优渥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在他五岁时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父亲因病去世。虽然杨毓璋早早去世,但他留下的财富却足以让杨宪益度过无忧的少年时光。家庭的财富,包括银行账户上的巨额存款以及几处不动产,成了他生活中的坚实后盾。
展开剩余80%杨宪益的母亲,徐燕若,曾向他透露,在生他之前,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只白虎扑入她怀里。这个梦让她心神不宁,甚至去找过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告诉她,杨宪益将会是一个没有兄弟的孩子,并且有克父之兆。后来杨宪益果真成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尽管父亲曾娶了妾室,也未能再生儿子。杨宪益自己并未曾意识到父亲的早逝与自己有什么关联,但在他后来的自传中,他也略带感慨地提到,算命先生的预言似乎并非全无道理。
在中学时期,杨宪益就读于新学书院。母亲虽然十分宠爱他,并请来了家庭教师池太太辅导,但不久后,杨宪益的妹妹发现池太太对哥哥格外关心,甚至为他查字典,送他书籍,却对她们姐妹俩没那么上心。敏感的母亲觉察到事情不妙,遂将池太太当作“有心人”,并立即决定让杨宪益早早出国留学,彻底断绝可能的“师生恋”。后来,杨宪益依照母亲的安排,和物理教师朗曼及夫人一起,赴英国深造。
在英国,杨宪益凭借惊人的学习能力,尽管完全没有希腊文和拉丁文基础,他仍在五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了牛津大学的笔试。不过,面试时,考官对他只花五个月时间就通过英国学生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考试表示怀疑,并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建议他再多做准备,明年再考。值得一提的是,杨宪益在英国留学期间,池太太曾频繁给他写信,但他从未回复。而池太太最终因心情郁结选择自尽。
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杨宪益游历了多个国家,甚至在埃及夜游金字塔。一次,他遇到一位导游,导游给他讲述了一段神秘的预言,并说他将遇见一位英国金发女郎,正等待着他。命运的奇妙之处在于,这位金发女郎正是他未来的妻子——泰勒。
泰勒是杨宪益在牛津大学的同学,起初,梅洛是泰勒的追求者,但泰勒却渐渐爱上了杨宪益。泰勒被杨宪益对祖国的深情所打动。杨宪益的宿舍墙上挂着中国的疆域图,这幅图是他亲自绘制的,他时常演讲、办报,积极宣传抗日。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打动了泰勒,她的父亲,戴乐仁,是一位热爱中国的传教士,他曾在中国生活多年,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
然而,泰勒的母亲却对中国充满偏见,认为中国的一切都不好,这种强烈的文化冲突,使得她对女儿与杨宪益的婚事深感不满,甚至放出了那句让人震惊的诅咒:“你们的婚姻维持不了四年,儿子也必将自杀。”不过,泰勒依然坚定了与杨宪益的婚姻。为了安抚母亲,她决定先与杨宪益一起回到中国生活半年,再决定是否结婚。
1940年,杨宪益从牛津大学毕业,他收到哈佛大学的邀请,准备去美国工作,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机会,选择回国,表示“我是中国人,如果不为中国效力,我将终身耻辱”。他带着泰勒回到中国,面对母亲不无忧虑的情绪,他却依然坚定。
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和泰勒正式结婚。婚礼那天,泰勒穿着婆婆亲手为她设计的丝绸旗袍,虽然衣服略显单薄不合身,但泰勒依然高兴地穿上,感受到婆婆深深的心意。婚礼在南开大学举行,杨宪益的岳父和岳母也从甘肃和英国赶来参加了这场婚礼。
婚后不久,泰勒便为杨宪益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杨烨。可是,孩子的成长并不平凡。杨烨因母亲是外国人,常常感到自卑,不愿与同龄孩子交往。随着年纪增长,这种自卑情绪愈加严重,尽管杨宪益忙于事业,未能及时察觉并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杨烨逐渐变得理想主义,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成绩优异,但因为母亲是外国人,最终还是未能考入北大。后来,他被调剂至北京工业大学,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因为长相和背景遭遇各种歧视。
在他步入社会后,杨烨的精神问题逐渐显现。经过专家诊断,他被确认为患有精神疾病,然而始终无法治愈。为了寻求治疗,杨宪益和妻子决定将杨烨送到英国。然而,杨烨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最终,杨烨选择了自杀,用汽油点燃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杨烨的悲剧,几乎验证了当年泰勒母亲的预言。而这一切,似乎也为杨宪益的母亲所预见,然而她的预言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在强烈的情感冲突中脱口而出。杨烨的死,令戴乃迭深感自责,认为丈夫过于专注政治,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
杨烨去世后不久,戴乃迭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最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尽管如此,她依然笑脸盈盈,从不生气,而杨宪益则在她的晚年里,对她照料无微不至,每天都像哄小孩一样照顾她。晚年时,杨宪益常对戴乃迭说:“鲜花搬进屋子是我来养的,女人娶进家门是我来爱的。”
2009年,杨宪益因病去世,享年94岁。作为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文化交流,他的辞海翻译功力深厚,翻译了《资治通鉴》、《老残游记》、鲁迅的多部作品等。虽然戴乃迭的离世对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他始终保持着淡然与洒脱,安然离开了这个世界,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